秦楚網訊(十堰晚報)記者 楊建波 特約記者 毛群
現在有一群騙子專盯著老年人的錢包,天天虎視眈眈地想要詐取老年人的錢財。而這些老年人被騙的悲劇天天都在發生,讓人揪心。如何防范?十堰市公安局搜集整理了一些常見騙局,還贈予一套“電信詐騙防范口訣”。
當心五類常見騙局
保健品騙局
詐騙分子打著免費贈送雞蛋、水果、小家電的幌子,專門租用場地向老年人宣傳公司的“保健產品”和“治療藥品”,夸大產品的功效誘惑老年人從而實施詐騙。
警方提醒:老年人注重健康養生,騙子借此誘導老年人花天價購買毫無作用的“保健產品”和“藥品”。一些深受疾病困擾的老年人特別迷信各種“神奇”的療法,以求長壽健康。殊不知,這樣容易掉進不法分子設計的圈套。
面對保健品騙局,我們不要相信有包治百病的神丹妙藥。如果患有疾病,主動到醫院就醫。保健品不能治愈疾病,相反,偽劣的保健品可能會加重患者的病情,貽誤治療良機。
中獎騙局
詐騙分子總是以各種“年會”“公司周年慶典”“特殊會員”等方式,想方設法讓老年人相信自己是中獎“幸運者”,或者以免費送老年人禮物,讓老年人交個人所得稅等理由,誘騙老年人轉賬到指定賬戶。
警方提醒:老年人應加強自我防范意識,不要輕信陌生人的可疑電話、短信;不要隨意泄露家庭成員的身份信息,更不要貪圖不勞之利。
“溫情”騙局
詐騙分子以空巢老人為目標,在老年人面前裝兒子、裝孫子,“關心”“照顧”老年人,通過“陪伴”贏取信任,詐騙財物。
警方提醒:老年人要樹立防范意識,遇事多找子女商量,不要輕信別人的話。更為重要的是,子女要多關心老人,不要給騙子打親情牌的機會,讓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充實起來,不再被騙子的甜言蜜語哄得心甘情愿地把錢掏出去。
“繳納養老金”騙局
詐騙分子假借認識人社局、社保局工作人員的名義,一次性收取未參保人員數萬元錢,謊稱可以幫助代辦服務,一次性補繳社會養老保險費即可享受養老退休金。
警方提醒:建議老年人多關注一些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政策和社會新聞。子女要多與家中的老年人交流、溝通,了解他們最近的生活狀況。許多案例中,騙子通常會讓老年人向家人隱瞞情況。如若發現老年人被騙,應耐心勸導,及時止損并報警。
冒充公檢法騙局
詐騙分子冒充公安、檢察院、法院等工作人員,偽造“紅頭文件”,利用老年人的恐慌心理,稱要執行逮捕,須繳納保障金自證清白。
警方提醒:公檢法機關不會通過電話或者網絡辦案調查,不存在“安全賬戶”或“核查賬戶”,更不會通過電話、網絡通知涉案人員核查資金、轉賬匯款等。若收到這類電話,一定要和家人多商量,有疑惑可咨詢附近公安機關。
相關報道:
防電詐口快學起來
防范一 虛擬信息別輕信
騙子常常會掌握用戶的一些個人信息,并以此作為證據,騙取用戶信任,此時切記多長個心眼兒——絕不輕易相信陌生人,就算顯示是朋友家人,如果僅僅是在網上,也不可輕信。
防范二 無顯示號碼電話別接
見到“無顯示號碼”來電,就直接掛斷。當下,170和171號段的手機號被不法犯罪分子利用的幾率較大。收到這些號段發送的短信鏈接千萬不要點擊。
防范三 “驗證碼”誰都別給
銀行、支付寶等發來的“短信驗證碼”是極其隱秘的隱私信息,且通常幾分鐘之后自動過期,所以不要向任何人和任何機構透露該信息。
防范四 短信內鏈接都別點
雖然手機短信中也有銀行等機構發來的安全鏈接,但不少用戶難以通過對方短信號碼、短信內容、鏈接形式等辨別真偽,盡量不要點擊短信中自帶的任何鏈接。
防范五 閉口不談卡號和密碼
無論電話、短信、QQ聊天、微信對話中都絕不提及銀行卡號、密碼、身份證號碼、醫??ㄌ柎a等信息。
防范六 釣魚網站要提防
切不可輕易信任那些看上去與官方網站一模一樣的釣魚網站,所以在登錄銀行等重要網站時,養成核實網站域名、網址的習慣。
防范七 新鮮事要注意
騙子常常利用最新的時事熱點設計騙局內容,如房產退稅、熱播電視節目等都常常被騙子利用。如果不明電話中提及一些從未接觸過的新鮮事,也切莫輕易當真。
防范八 打款匯錢再三核實
任何要求打款、匯錢的行為都得長心眼兒,如需打款可至線下銀行柜臺辦理,如心中有疑惑,可向銀行柜臺工作人員咨詢。
防范九 拿不準就撥打110
如果真有拿不準的事,撥打110無疑是最可靠的咨詢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