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網訊(十堰晚報)記者 曾雨 特約記者 王慧 報道:左心耳封堵術是目前國際上預防房顫病人卒中的最新技術,可有效降低房顫患者的左心耳血栓引發的腦卒中風險。今年4月起,我省將左心耳封堵術納入醫保,極大減輕了患者的醫療負擔。近日,太和醫院心血管疾病診療中心就為多名患者開展了左心耳封堵術,效果顯著。
長期持續性房顫引發腦梗
59歲的陳先生(化名)是城區人,有心悸病史多年,多次心電圖檢查均提示房顫,同時還合并有高血壓和糖尿病。不久前,陳先生突發急性腦卒中,進入太和醫院后被確診為急性腦梗塞,在神經內科住院治療。在此期間,心電圖檢查提示房顫,心臟超聲檢查提示左心房擴大至51毫米。同時,心臟超聲發現其左心耳存在附壁血栓。經綜合分析研判,考慮陳先生的急性腦梗為長期持續性房顫導致左心耳形成附壁血栓后脫落所致。
太和醫院心血管疾病診療中心主治醫生汪進介紹,作為左心房里最犄角旮旯的“釘子戶”,房顫發生時,左心耳幾乎不會收縮,這就導致心耳里面的血液基本不流通,再加上凹凸不平的內壁,淤滯沉積的血液最終會變成致命血栓,進而導致腦血管堵塞引發中風。
經太和醫院神經內科治療及康復院區康復治療,陳先生恢復較好。但他有持續性房顫,左心耳依然會有附壁血栓形成的可能,進而引發腦卒中風險,危及生命。
“傳統情況下,持續性房顫患者預防左心耳血栓形成主要依靠抗凝藥物,但抗凝藥物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能預防血栓形成,但另一方面也會增加出血風險,特別是對一些高齡、基礎病多的患者。”太和醫院心血管疾病診療中心主任曹政介紹,左心耳封堵術則能有效化解這一矛盾。
左心耳封堵術療效好
曹政介紹,左心耳封堵術是目前全球預防房顫病人腦卒中的新治療技術,該院心血管疾病診療中心早在五六年前就開展了這種手術,主要是通過微創介入手術的方式,應用左心耳封堵器堵塞左心耳,預防房顫時左心耳血栓的形成,有效降低房顫患者由血栓栓塞引發腦卒中或死亡的風險,具有手術時間短、創傷小、恢復快等優勢。
患者陳先生使用抗凝藥物存在出血高風險?;诖?,在征得患者同意后,曹政帶領心血管疾病診療團隊為其開展左心耳封堵術。手術僅用時30分鐘,過程順利,術中經食道超聲檢查提示患者左心耳被有效封堵,手術效果很好。
4月25日,記者在太和醫院心血管疾病診療中心病房見到陳先生,只見他精神狀態良好,即將辦理出院。得益于左心耳封堵術納入醫保,原本七八萬元的手術費用,他只需要支出2萬多元。持續性房顫會引發血栓和心衰,因陳先生已有心臟擴大癥狀,醫生將擇期為其開展射頻消融手術根治房顫。